在医疗卫生领域,安全生产不仅是医院日常运营的基石,更是保障患者与医护人员生命安全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,2023年,我院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,坚持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”的方针,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,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,现将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,并对明年的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。
(一)强化组织领导,完善制度建设
年初,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,明确了各科室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,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,修订和完善了《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》、《消防安全应急预案》等20余项规章制度,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、有据可依。
(二)加大投入,提升硬件设施
今年,医院投入资金对消防设施、监控系统、医疗设备等进行了全面升级,新增了10台消防栓,更换了全部过期灭火器,升级了智能监控系统,实现了全院无死角监控,对老旧医疗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修,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,有效降低了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隐患。
(三)开展教育培训,提升安全意识
全年共组织安全生产培训12次,覆盖全院职工,内容涉及消防安全、医疗安全、生物安全等多个方面,通过专家讲座、案例分析、实操演练等形式,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,特别是针对新入职员工和实习生,开展了专项安全教育,确保其从入职第一天起就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。
(四)实施隐患排查,确保万无一失
建立了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,每月组织一次全院性的安全隐患大排查,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;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报告安全隐患,形成了“人人都是安全员”的良好氛围,今年共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85项,有效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风险。
(五)加强应急管理,提升处置能力
修订和完善了《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》,并组织了3次大型应急演练,包括火灾疏散演练、医疗事故应急处置演练等,通过演练,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,提升了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
尽管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:一是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,存在麻痹大意思想;二是部分老旧建筑和设施的改造进度滞后,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;三是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。
三、2024年工作安排
(一)深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
继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,将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分解,落实到每一个科室、每一个岗位、每一个人,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,对履职不到位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责任追究。
(二)加大投入,持续改善安全条件
计划投入更多资金用于老旧建筑和设施的改造升级,特别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气线路、消防设施等进行全面更换和维修,加强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测,确保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。
(三)强化教育培训,提升安全技能
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,特别是针对新入职员工和实习生的安全教育要常态化、制度化,邀请消防、公安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来院授课,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。
(四)完善隐患排查机制,确保隐患闭环管理
进一步优化安全隐患排查机制,实行“谁检查、谁负责”的闭环管理原则,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并跟踪验证整改效果,确保隐患真正得到消除,建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,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隐患的发现和报告。
(五)加强应急管理,提升处置效率
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,特别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(如火灾、疫情爆发等),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实战演练,加强与周边医疗机构和救援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建设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、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,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力度确保关键时刻能够“拿得出、用得上”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